作者:王婷婷陳文莉
來源:風財訊(ID:fengcaixun)
“泛海踏浪履平川,笑看潮起又潮落。”現如今,盧志強怕是再難有當初的心境了。伴隨著民生信托、民生證券、亞太財產保險、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列入交易黑名單,泛海系境外債務開始出現實質性違約。與此同時,標普、惠譽、聯合資信、東方金誠,頻頻下調其評級至“垃圾級”。6月30日,聯合資信甚至終止對泛海相關債權及主體的信用評級。泛海控股已經陷入泥沼的最深處,掙扎的動靜也越來越小。在這一批身處暴雷風波的房企中,泛海控股是引爆較早的一家,從2018年就開始以資抵債。但這么多年,泛海依然維持著剛兌,金融機構對它沒有斷糧、沒有拉黑,無論賣過多少資產、質押凍結又解押過多少次。 這似乎和不少問題企業“機構降級-金融受阻-變賣資產-找人接盤”的自救路線不同。時移境遷,泛海控股若徹底在資本征信和融資面上淪陷,極可能是拔掉了最后一根稻草。盧志強承諾:爭取在2021年7月、10月、12月三個時間點完成兌付。食言的可能性,正在逼近。
解局:泛海系“自爆”全過程
操作值得玩味
回顧泛海系的危機,2014年-2016年逐漸“玩脫”,高質押、高杠桿、狂收購、高風險;2019年開始融資能力已經明顯退化,隨其左右的是業績大不如前。直到2020年,第一波危機“爆點”出現:民生信托精準踩雷,徹底將泛海系的債務危機擺到了臺面上。至信516號、至信681號、至信828號等在內的多個信托項目全部延期,投資者集體維權。一年后,泛海系已經頹勢盡顯,消息面上充斥著“訴訟被執行、評級終止、股權拍賣”:
2月泛海系遭到多家公司的起訴,一周內連續6次被列為被執行人,額度達57.23億元。
5月泛海控股承認,一筆美元債有實質違約風險;
6月泛海控股3.39%股權被公開司法拍賣,慘遭“嫌棄”;
期間,泛海幾乎所有的優質資產都已“插標賣首”,任人挑選。如武漢CBD項目、最值錢的IDG,利潤主民生證券等等。
泛海系的資本游戲中,充斥著自我擴張和自我掏空的悖論。風財訊整理發現,中國泛海直接控股的四家上市公司:泛海控股(持股70.91%)、民生控股(持股22.56%)、中泛控股(持股74.95%)、中國通海金融(持股72.51%),十年間幾乎都被反復質押,均是無間隙質押和發債融資例如中國泛海反復質押137次,發行公司債加中期票據39次。
舉一個例子,民生控股2017年11月30日的質押,還能對應市值約10億元,到2020年10月對應的市值可能僅有4.6億元左右(按7月2日收盤價3.85元/股計)。最后,母體公司的信譽背書、融資能力,也會逐漸下滑。例如泛海控股2019年7月、2020年12月擬公開發行的13億和22億公司債,實際發行額度僅僅在5億元左右。例如,中泛控股和中國通海金融,均已經成了“成仙”,股價長期維持在0.3港元上下,每天的成交量僅百萬。總資產超3000億,曾一手掌握四十余家上市公司的“巨無霸”,怎么突然就不行了?根源還是在2014年,泛海系從地產轉型金融,開始了“狂飆突進”之路。三年時間,泛海系就投資了45家上市公司和9家新三板企業,拿下了所有金融牌照,比之當初的“德隆系”,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這一場“資本游戲”從一開始,實際業務參與度就十分有限。風財訊觀察到,雖然多個公司“合體”,拉動中國泛海的營收規模從2014年的89.01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260.01億元。但期內,公司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持續為負,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入從128.90億元增加至572.81億元。這類企業的天生BUG是,一旦融資受阻、資金將面臨著斷流的可能,大量債務會將企業徹底逼到危機的懸崖。所以在2021年,當泛海系的融資四大渠道全被“截流”了(循環的股權質押、發債、信托基金、關聯貸款),駱駝逐漸被一根根稻草壓倒。尤其是民生信托,它幾乎精準得踩中了每一個不該踩的地方——金凰珠寶百億假黃金、新華聯債券逾期、中建五局“蘿卜章”、漢能集團、凱迪生態、*ST恒康、匯源果汁......由此產生的糾紛超過了150億元。以融創接盤武漢中央商務區項目為例,協議要求,武漢公司及其指定方有權在2022年6月23日前對上述標的股權進行回購,回購對價按年化11%計算利息。說白了,這筆22億元的股權收購交易,在一年后可能會成為債權融資。而為此,泛海不僅抵押了兩大優質項目,還進行了貸款擔保以及有可能產生的高額利息,凈利潤可能虧損約4.7億元,并不劃算。房企連“倒下的姿勢”,似乎也開始內卷了。
如果說,兩年前房地產的暴雷范圍,還圈在福晟集團、三盛宏業等中小體型的企業中,而且大多到了員工自曝、投資者上門,不良資產機構開始盤點資產、談好接盤俠等階段,才逐漸受到廣泛關注。
去年以來,白馬股迷信被打破、巨頭崇拜遭受質疑。
從協信、藍光,泰禾、華夏幸福,到泛海控股、蘇寧……問題企業幾乎覆蓋了大中小所有檔位。
并且問題信號極其前置,從債券價格異常波動、經常逾期的商票突然敏感,甚至組織架構調整,就已經釋放著危機的蛛絲馬跡。
泛海這一次,若徹底在資本征信和融資面上淪陷,結果只會更壞,無論不良資產處理,還是公司破產重整,都意味著,泛海系可能就這么沒了。
“紅頂商人”盧志強一手打造的“巨無霸”,倘若也無法體面倒下,未來遇到問題,公司們或越來越難穩住,即使是大公司。
泡沫面前,沒有一滴水珠是無辜的。
泡沫不能破,就必須讓一些泡泡先蒸發。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扒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深度|房企暴雷開始內卷了泛海系推倒第一張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