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云峰
來源:新金融瑯琊榜(ID:finrank)
通過網絡小貸牌照,金融科技公司的業務空間被進一步打開,并且極大地消除了不確定性。實際上,由于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由銀保監會直接審批,雖然獲取難度變得相當之高,但其作為正規金融牌照的含金量亦大幅提升。
沉悶已久的新金融領域,等來了一個好消息。
5月26日,小贏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關于批準深圳市小贏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業務資格的函,取得全國互聯網小額貸款牌照。
由此,小贏科技成為最先從P2P業務轉型成功并獲得全國互聯網小貸牌照的公司,其在持牌經營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在很大程度上,此次P2P轉型網絡小貸破冰,也是中國網絡小貸乃至金融科技走向新生的里程碑。
01
十字路口
鮮有人意識到,始于2016年春天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已經持續了五年之久。
強監管風暴還在繼續。監管層三令五申: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
今年初,監管部門先是叫停了第三方互聯網存款,此后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4月底,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聯合對部分從事金融業務的網絡平臺企業進行監管約談。
形勢很明了:隨著金融強監管進入深水區,套利空間持續收窄,合規要求不斷提升,無論巨頭還是中小玩家,所有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須迎接“Hard模式”的到來。
站在金融科技的十字路口,有人相信,有人猶豫,有人重裝上陣,有人倉皇敗退。行業里的剩者越來越稀少,它們距離勝者則越來越近。
其實,從趨勢來看,一切沒那么糟。
諸如去年7月份出臺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雖然提出了諸多的要求與限制,卻標志著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獲得正式認可,同時標志著圍繞商業銀行線上貸款業務的其他生態、其他業務被納入監管。
哪怕是看上去更嚴苛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最重大的意義在于,銀保監會將全面負責網絡小貸監管,使得網絡小貸這一業態避免了走向P2P網貸的命運——事實上無人負責,最后被集體放棄。
不僅如此,雖然該征求意見稿提出了10億元、50億元的實繳資本要求,但也給出了3年的過渡期;雖然卡住了杠桿率,也為網絡小貸公司拓展融資渠道鋪平了道路。
只要有口子,就有生機,也就蘊藏著可能性。
02
重獲新生
小贏科技所拿到的,并非第一張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
去年四季度,江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批準江西東方融信科技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新浪小貸)轉型為全國經營小額貸款公司,同時山東國晟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獲得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批準,并成為首家正式宣布開業的全國性網絡小貸公司。
盡管如此,作為曾經的頭部P2P網貸平臺,小贏科技是第一家成功轉型為網絡小貸的公司,因此這張牌照的獲取殊為不易,也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早前的數千家P2P網貸平臺已成過眼云煙,小贏科技何以浴火重生?
在業內,小贏科技首創互聯網金融與信用保證保險的合作模式,曾是首批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的網貸平臺之一,于2018年9月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2020年,面對市場與政策監管的雙重壓力,小贏科技不僅在二季度末實現新增貸款100%來自機構資金,還在年底清償了所有P2P業務貸款余額并退出所有P2P相關業務,成為罕有地保障了出借人本息的頭部平臺之一。
要想從P2P網貸全身而退,絕非易事:一方面,金融科技平臺此前需全面落實合規操作,不涉足自融或資金池業務,才能迅速妥善地處理P2P存量業務;另一方面,平臺還需擁有良好的風控能力,將壞賬率持續控制較低水平,并做好各項逾期催收工作,才能確保借款人如期償還貸款本息用于兌付出借人。
小贏科技以干凈利落的退出,證明了其作為行業佼佼者的實力。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底,小贏科技歷史活躍借款人數為660萬人,歷史注冊用戶數達到5460萬,與此同時小贏科技逾期率則創下過去3年以來最低值。
據財報披露,去年四季度,小贏科技的業務及經營情況已經回到疫情爆發前水準。當季度,公司撮合貸款總額為86.73億元,環比增長8.1%;凈收入總額為7.163億元,同比增長7.7%,環比增長28.0%。
03
奔涌向前
小贏小貸的落地,對整個金融科技行業也是一注強心劑。
通過網絡小貸牌照,金融科技公司的業務空間被進一步打開,并且極大地消除了不確定性。實際上,由于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由銀保監會直接審批,雖然獲取難度變得相當之高,但其作為正規金融牌照的含金量亦大幅提升。
就在近期,深圳市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25億人民幣增至50億人民幣,恰好滿足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的要求。
對頭部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由于它們主要采取助貸模式,因此監管政策調整對業務的影響較小。長期來看,隨著互聯網貸款業務監管日益明朗化,以及有關部門加強反壟斷監管,均將助推行業營造健康可持續的商業環境,并賦予小贏科技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平臺更廣闊的業務成長發展空間。
對于有能力、有意愿的金融科技公司來說,眼下正是重裝上陣的好時候。
其一,金融數字化趨勢不會改變,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還將進一步凸顯。疫情以來,無接觸金融服務出現爆發式增長,使得拓展線上金融業務、加快數字化轉型成為共識。
其二,普惠金融還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缺口巨大,而單憑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可能完全滿足,因此監管部門既扶正了互聯網貸款業務,還堅持給網絡小貸等新型機構留出發展空間。
其三,中國有數千家金融機構,大部分都是實力有限、線上業務經驗匱乏的中小金融機構。這些機構的數字化轉型相對艱難,面臨諸多方面的束縛,迫切需要引入外力,因而有著較為強烈的合作需求。
趨勢在加速,市場有潛力,監管有空間,又有什么理由感到悲觀呢?
P2P網貸已成往事,歷史的潮流奔涌向前,金融科技未來可期。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新金融瑯琊榜”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P2P轉型網絡小貸破冰,金融科技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