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債看市
來源:小債看市(ID:little-bond)
短期債務負擔加重,經營獲現能力持續下降,股權結構不明晰,“寧夏風電巨頭” 被列入信用觀察名單。
列入信用觀察名單
近日,大公國際公告稱,維持寧夏遠高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高集團”)主體信用等級AA,維持“16寧遠高”的信用等級AA+,維持“18遠高01”、“19遠高01”和“19遠高02”的信用等級AA,同時將其主體及上述債項列入信用觀察名單。
列入信用觀察名單公告
大公國際認為,遠高集團短期債務負擔有所加重,經營獲現能力持續下降,且其間接控股股東華電房地產股權歸屬問題導致股權結構不明晰,未來或將對其融資與經營活動產生一定影響。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遠高集團存續債券4只,存續規模11.3億元,其中有6.3億規模債券將于一年內到期。
存續債券到期分布
近期,遠高集團旗下多只債券發生暴跌,并且自11月13日起其存續債券交易方式調整,暫停競價系統交易,僅在上交所固定收益證券綜合電子平臺上采取報價、詢價和協議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小債看市》注意到,今年2月遠高集團旗下2.5億規模“19遠高實業CP001”發生展期,本應于2月27日完成的本息兌付延期至3月10日。
資金鏈緊張
據公開資料顯示,遠高集團成立于2010年,主要從事風電塔筒、鋼結構以及銅礦和金剛砂礦的開采、銷售業務,其擁有3座自有銅礦和4座金剛砂礦。
從股權結構上看,遠高集團原實際控制人為創始人高紅明夫婦,但今年6月公司控股股東遠高啟帆將其100%股權轉讓給國通華鑫,后者實控人為國務院國資委。
然而,根據華電房地產控股股東公告稱,其為華電房地產不享有控制權的參股小股東,因此遠高集團股權結構不明晰、股權歸屬存不確定性。
股權結構圖
遠高集團所處的風電行業,主要受棄風限電制約、銅價格波動以及鋼結構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
近年來,由于銅粉產銷量和售價下降,銷售費用增長等因素影響,遠高集團經營業績連續三年下滑,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其歸母凈利潤分別下滑9.77%、3.49%和61.74%。
尤其是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遠高集團業績出現斷崖式下滑,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大為縮減。
截至今年二季末,遠高集團總資產為92.23億元,總負債29.87億元,凈資產62.36億元,資產負債率32.38%。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遠高集團以流動負債為主,占總負債的51%。
截至今年二季末,遠高集團流動負債有15.21億元,主要為短期借款,其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有8.96億元。
然而,相較于短期負債,遠高集團流動性明顯吃緊,其賬上貨幣資金僅有5.04億元,不足以覆蓋短期債務,現金短債比為0.6,短期償債風險較大。
在銀行授信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遠高集團銀行授信總額為11.31億元,未使用授信額度為4.32億元,可見其財務彈性較為有限。
銀行授信情況
除此之外,遠高集團還有14.65億非流動負債,主要為應付債券,其長期有息負債合計14.58億元。
整體來看,遠高集團剛性負債規模有24.24億元,主要以長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負債比為81%,可以看出有息負債占比較高。
從償債資金方面看,自有資金不足、經營獲現能力逐年下滑,遠高集團對外部融資較為依賴。
然而,除了發債和借款,遠高集團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其還有兩次租賃融資和6次股權質押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受外部融資環境收緊影響,近年來遠高集團籌資性現金流凈額出現凈流出跡象,2018年和今年上半年分別凈流出2.57億和2.78億元,說明外部融資渠道遇阻。
籌資性現金流情況
《小債看市》注意到,遠高集團財報上還有幾點數據值得注意:
第一、存貨、應收賬款高企;
2013年以來,遠高集團存貨一直維持在9億以上,其中2016年高達12億元,對資金形成較大占用。
同時,遠高集團應收賬款也不斷攀升,2018年已經接近10億,且下游客戶主要為強周期行業,存在一定回收風險。
第二、投資性現金流大幅流出;
近年來,遠高集團投資活動現金流凈流出規模驚人,據統計2014年之后該指標陸續流出總額超40億元,資金多用于構建固定、無形資產以及并購。
第三、長期償債能力較弱;
近年來,遠高集團雖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有所提升,但其長期償債能力指標持續走弱,說明其債務承擔能力和對償還債務的保障能力不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遠高集團還存在一定擔保代償風險。
截至2019年末,遠高集團對外擔保余額4500萬元,其中為山西明興精煤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但2018年2月明興精煤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遠高集團存在一定代償風險。
總得來看,原創始人家族退出公司經營,遠高集團股權結構不明晰;近年來其盈利和經營獲現能力明顯下滑,短期償債風險較大;有息負債占比較高,資產變現能力一般。
“寧夏第三大富豪”
1982年,22歲的高紅明從山西財經學院畢業,進入太原的一家國有企業太原銅業公司,在財務處工作了6年。
后來,高紅明又先后在山西鋁業集團和山西煤管局工作。
1994年,在三大國有企業完成了資金、人脈、團隊和行業的積累后,34歲的高紅明下海經商。
2010年,遠高集團在寧夏成立,但是創始人高紅明為人一直十分低調,網絡上很難找到其公開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高紅明的獨子高遠出生于1988年,19歲進入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23歲就讀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金融專業。
在美留學期間,高遠曾在美國JP摩根的固定收益衍生產品部門工作,留學歸來以后,他回到父親高紅明的遠高集團擔任董事長助理、總經理,主要負責融資工作。
工商變更信息
在2016胡潤百富榜中,遠高集團董事長高紅明以35億身價在全國排名第1189,在寧夏僅次于寶塔石化董事長孫珩超和天元錳業董事長賈天將,位列寧夏第三大富豪。
創始人家族陸續退出,遠高集團存在股權不明晰疑云,在業績不斷下滑、償債能力堪憂中,旗下債券多次異動仿佛暗示著什么。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小債看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