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感恩贊賞你
來源:小債看市(ID:little-bond)
起家于河北的商業資產運營商勒泰集團,2019年底以來已有多筆債務逾期,近日其因17億港元貸款逾期被銀行申請清盤償債。
被申請清盤償債
近日,勒泰集團(00112.HK)公告稱,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請求法院對其進行清盤以償債的呈請,將于10月28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原訟法庭聆訊。
勒泰集團公告
據悉,今年7月勒泰集團收到銀行法定要求償債書,要求其于償債書送達后三星期內向銀行支付近17億港元本息。后在勒泰集團無力支付的情況下,8月3日銀行請求法院對其進行清盤以償債。
勒泰集團需要支付的本息包括:貸款約14.25億港元,利息及拖欠利息總額約2.59億港元; 及自2020年7月3日起至全額支付的違約利息每日46.35萬港元,以及與貸款違約相關的所有其他成本和費用約990萬港元。
實際上,上述貸款已逾期近一年。
2019年9月6日,銀行就向香港特區高等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勒泰集團償還貸款、相關利息及費用和支出,合計約15.4億港元。該筆貸款的借款方為勒泰集團全資附屬公司勒泰商業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勒泰集團唯一一次債務逾期,今年以來其已發生多筆逾期事件,勒泰的債務危機已經全面爆發。
今年1月,勒泰集團一筆總額為1億港元的票據償還逾期,與票據持有人磋商展期未果后,票據持有人提出為針對該債項提供位于國內的物業作為抵押品。
4月24日,勒泰集團又收到來自華融全資附屬公司FSL的法定要求償債書,要求其償還優先票據債務項下未償還金額合共約4.38億港元。
《小債看市》統計,截至2019年末勒泰集團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1.17億元,已經深陷流動性危機,可以說其已經基本喪失償債能力。
勒泰集團表示,考慮到潛在清盤令對股份轉讓及發行公司股份的影響,其正尋求法律意見向法院申請認可令。勒泰集團將與呈請人磋商,尋求友好解決呈請。同時呈請將于2020年10月28日在于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原訟法庭聆訊。
債務危機
據官網介紹,勒泰集團是中國勒泰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業務涵蓋商業不動產資產管理與運營、金融管理以及零售投資等相關多元化板塊。
母公司中國勒泰集團是集商業地產開發、商業物業運營為一體的大型商業資產運營商,2017、2018連續兩年入圍中國商業地產TOP100榜單,2017年成功發行境內首單不依賴主體評級REITs產品「勒泰一號」。
2019年,由于投資物業公允價值收益增幅的減少,勒泰集團業績大幅下滑八成。
去年,勒泰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15億元,同比下滑62.02%;實現歸母凈利潤1.37億元,同比下滑80.74%。
截至2019年末,勒泰集團總資產為240.95億元,總負債185.45億元,凈資產55.5億元,資產負債率77%。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來勒泰集團財務杠桿水平不斷攀升,甚至在2016年該指標高達96.92%,近年來雖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勒泰集團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流動負債占總負債比為58%。
截至2019年末,勒泰集團有流動負債107.94億元,主要為短期借貸57.74億元,應付款項32.38億元。
相較于短期負債,勒泰集團流動性已近干涸。其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1.17億元,現金短債比為0.02,短期償債風險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勒泰集團的現金流常年不足,而近年來其短期借款規模迅速上升,因此現金與短債間資金缺口越拉越大,償債風險也隨之放大。
在負債方面,勒泰集團還有非流動負債77.51億元,主要為長期借貸47.65億元,其整體有息負債規模超百億,帶息負債比為57%。
在常年流動性緊張情況下,勒泰集團償債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于對外融資。而近兩年由于融資渠道收緊,其籌資性現金流已經連續兩年凈流出。
沒有外部資金輸血,早已陷入流動性危機的勒泰集團,面對到期債務只能一拖再拖。
今年以來,勒泰集團訴訟糾紛不斷,4月和7月其收到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開庭傳票,均因借款合同糾紛被華商銀行深圳分行告上法庭。
為化解危機,勒泰集團曾拋出債轉股方案。
今年4月20日,勒泰集團公布正與中鐵城建商討訂立潛在債轉股協議,通過將合共約3.9億元的工程款債務資本化,將悉數及最終償付該筆工程款債務,而中鐵城建有權委派一名人士作為該公司董事。
不過,勒泰集團的債務“沉疴”,不是一時半會能輕易解決的。
總得來看,近年來勒泰集團負債高企,尤其是短期負債快速增長,而其賬上現金卻十分有限,這其中蘊藏巨大償債風險;在2019年業績驟降和融資收緊之下,其債務危機一觸即發。
千億計劃
從河北起家的勒泰集團,是一家以商業地產開發、商業物業運營為主的商業資產運營商。而在涉足商業領域之前,其起步于零售業。
1998年,楊龍飛首次將倉儲式超市業態引入華北區域,創立“保龍倉”品牌,推動了中國北部城市商業變革
2009年,“保龍倉”在河北、山東等區域零售門店超過12家,保龍倉品牌以價值32.96億元進入中國品牌500強。
次年,“保龍倉”與家樂?!奥撘觥保餐瑪U展中國北部區域零售市場,開創家樂福有史以來唯一雙品牌運作的戰略合作模式。
而在零售領域大步發展的同時,2001年楊龍飛將主戰場轉移到商業地產的開發,成立了大型商業地產開發及運營集團——中國勒泰商業地產集團。
2011年3月,勒泰集團與河北省11個地市簽約超過30個城市綜合體項目,大力發展商業地產。
2013年,勒泰集團通過借殼至祥置業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此后勒泰的投資步伐明顯加快,除了在國內布局投資綜合體外,楊龍飛還將觸角伸到了海外。
而當一系列以“勒泰”命名的城市綜合體在中國華北、華東區域,以及美國、加拿大等海外地區落地之時,楊龍飛也被盛贊具有遠見卓識。
彼時,勒泰提出了千億計劃,但是巨額投資背后,無疑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僅在河北,石家莊勒泰中心投資53億元,唐山勒泰中心投資80億元,邯鄲勒泰城投資50億元,共計183億元。
《小債看市》統計,2014年以來勒泰集團投資性現金流合計流出近40億,而為了融資籌資性現金流凈流入近35億。
對于打造商業綜合體,勒泰集團有著自己的態度。楊龍飛首創并堅持“一城、一景、一地標”的獨特發展模式,力求打造出與城市經濟發展和規劃相符的差異化城市綜合體,錯位經營。
而隨著一系列大手筆的對外投資,低周轉的開發節奏、持有型商業的重資本以及對自身商業兌現能力的高估,勒泰集團的債務雪球越滾越大,最終陷入危機不可自拔。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小債看市”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