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信三公子
來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這兩年,相信大家做投資的心路歷程都比較唏噓感概。原因很多,今天聊聊流動性的放與收,杠桿的加與卸。
流動性充裕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賺今天的借貸息差,實體業務金融化。
第二個階段:
賺明天的估值溢價,金融業務泡沫化。
第三個階段:
既然把今天和明天的錢都賺完了,那就賺圈外的錢,也就是:
賺韭菜的錢,泡沫業務博傻化。
要收縮流動性也很簡單:
拿韭菜的錢來卸掉明天的杠桿,再拿明天的錢來卸掉今天的杠桿。
這么做,并非對韭菜懷有惡意和不友好,而是無奈的現實:
今天賺的錢只夠還明天的利息。如果要卸掉明天的杠桿,從哪里找錢來還明天的本金呢?
綠油油的韭菜,由此進入了視線。
不割韭菜的前提下,要卸掉明天的杠桿,就只能對今天的自己下刀,砸鍋賣跌,家徒四壁后,子孫還倒欠不少錢。
舍得嘛?
因此,從事金融業務的我們,不得不面臨一個慘淡的現實:
不管是非標還是債券,只要是固定收益產品,在發行利率還要有上限管制的背景下,在通脹預期下都不是啥好產品。
通俗點說:
在未來,固收產品的收益是有限的,但是固收產品爆雷后的風險是無限的。
大家都注意到了:
西城學區房和白馬股價在瘋漲,但是農副食品和電子產品價格反而變低了。
這就是結構性通脹和流動性折疊。
那些接不到水的,不得不收縮陣線,遲早旱死。
從頭苦到尾。
那些接到了水,但是消化不了那么多水的,則會先快樂一會,然后再被澇死。
空歡喜一場。
美帝又發錢了。
每人發1400刀,一家四口就是5600刀。
這些白條,對產品提供國來說就會造成輸入性通脹。即美帝花錢,世界通脹。
綜上所述,在大通脹的預期下:
錢越來越毛,靠企業今天正常經營的收入來償還明天的利息不難,但償還明天的本金已經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因此,固定收益市場(高收益債除外),一定會被大通脹給沖擊的七零八落。
放在城投和國企身上,要想解決債務問題,短期內借新還舊沒有什么意義,最后遲早走到類永續或永續的那一步。
即便短期內沒有了還本壓力,但付息壓力已經讓企業疲于應付,哪還有精力去發展呢?
只能通過權益市場,即通過上市,用收益法而非成本法對自己重新估價,然后:
借明天的不用還的錢(股票不用還本)來償還明天的要還的錢。
在以后,城投和國企的投資者,逐漸不再是持有債權的金融機構,而會被替換為持有股票權益的高凈值個人。
經過這輪白馬股抱團的殺跌,市場也呼喚新的題材。“國企改”,終于要成為風口了嘛?
驢火省已經爆雷躺倒的網紅D集團又要滿血復活了,可以對我們充分理解冀中能源和華夏幸福的走向提供借鑒和思考。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原標題: 通脹預期下,固收市場藥丸,城投卻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