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薇
來源:零壹財經(ID:Finance_01)
進入2021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消費金融行業逐步從“高增速”轉變為“高質量”發展,不再單純看重新增客戶規模的增長速度。伴隨著人口紅利消逝與消費金融貸款利率紅線的監管壓力,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更加專注于存量市場的精細化運營。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多次強調“理性消費”“防范過度借貸”等政策導向,促使消費金融公司加大數字科技的投入力度,全面掌握消費金融用戶畫像及使用行為,進而構建出一條貫穿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經營體系。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新起點,面對全球疫情防控與生態保護訴求,國家提出深化推進“碳中和”“碳達峰”戰略,引導金融機構朝向低碳轉型方向邁進。對于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綠色金融與ESG發展理念已成為戰略重心,通過數據驅動與構建科技創新力,真正使普惠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走出深耕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零壹財經近期的一次專訪中,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產品市場與運營部部長胡泊指出,構建可持續的合作伙伴關系,是消費金融行業的必然趨勢。通過科技賦能,持牌機構將提供“陪伴式服務”,并且主動踐行ESG與社會責任。捷信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未來捷信的綠色金融戰略布局方向有哪些?圍繞這些問題,近期,零壹財經與捷信產品市場與運營部部長胡泊進行了對話。
一、行業格局:監管驅動穩健規范運營,注重可持續發展
Q1
消費金融行業推進無接觸金融、綠色轉型上,呈現哪些趨勢?
胡泊:從2021年披露的監管文件來看,我國的消費金融行業將更加規范。聚焦于國家提倡的綠色發展理念,必須明確金融行業要服務于社會發展,并且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我國必然朝向綠色、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鑒于此,今后消費金融行業也會朝向綠色消費方向發展,此外監管部門也希望消費金融公司,將金融資源投向綠色與節能減排領域。
疫情后,我國數字技術飛速發展,今后趨勢是客戶自主選擇產品與服務,消費金融公司將扮演“陪伴式服務”的角色,不再是主動聯絡客戶、推薦產品。
Q2
借助數字技術,消費金融行業的,運營成本如何降低?
胡泊:伴隨著科技進步,消費金融行業已經實現了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可以看出目前整體行業的運營成本持續下降。今后還會有進一步的成本下降空間,尤其是近期國家出臺有關互聯網平臺治理、個人信息數據保護等監管制度,將促使獲客與客戶交互成本進一步降低。
不容忽視的是,行業也面臨一定挑戰,包括征信管理辦法,持牌機構需要一定時間來消化。尋求業務合規與創新發展的平衡點,對于消費金融行業而言,也是一項潛在的挑戰。
Q3
央行《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公布后,對于數據挖掘、智能風控等環節將產生哪些影響?
胡泊:客戶的數據安全保護,一直以來均是“第一優先級”。監管部門出臺數據安全、征信管理等相關法規后,今后海量數據的交互將變為全新的展現方式,征信機構才有權獲取、保存這些數據,此后才會將數據給到金融機構。作為消費金融公司,需要盡快實現對接,避免業務發展受到影響。展望未來,消費金融公司在獲取外部數據時,需要采取新的方式。
Q4
我國加大對于實體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一些消費金融公司推出了針對小微企業主的信貸產品,您認為是否與消費金融本質存在差異?
胡泊:部分消費金融機構在做小微信貸,市場也存在一定訴求,但這項業務本質并非完全屬于消費金融的業務范疇。同時,針對小微客群的融資需求,消費金融公司可以采用與外部平臺展開合作的方式,幫助小微企業主獲得融資服務。
Q5
對于監管提出的4倍LPR、貸款利率控制在24%以內,您認為如果通過數字化手段來提升效率、降低風險?
胡泊:長期來看,消費金融業務的貸款利率必然下行,主要通過降低融資成本與提升風控能力來實現,這種模式有利于消費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然而,持牌機構由于監管規定貸款利率下行,自身無法尋求降低成本的實施路徑,將會被市場所淘汰。
面對行業競爭態勢,消費金融機構必須主動在運營成本降低、客戶服務等方面,使自身具備更強的競爭力。此外,不光是同行業的競爭加劇,還會面對信用卡、互聯網平臺等機構的競爭,消費金融公司今后更應注重給客戶提供額外的增值項目,進而保證行業領先地位。
二、科技賦能:全球化全面布局,確保“數據安全”優先
Q1
捷信每年投入的研發團隊規模是多少?是否與銀行展開金融科技系統合作?
胡泊:捷信科技部門的人員規模一直處于800-1000人,由于捷信作為集團公司,科技成果也會在其他國家展開技術輸出。2021年開始,捷信開始展開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將大數據、風控建模、支付還款等環節的科技服務項目進行輸出。
Q2
對于熱議的隱私計算、反欺詐等話題,捷信形成哪些發展特色?
胡泊:捷信打造出客戶層面的產品,核心價值點在于針對客戶自身,進行風險識別與評分。在反欺詐領域,捷信在2017-2018年投入了大量資源,近兩年很少出現大規模的欺詐風險事件。同時,捷信成立了數據安全委員會,任何開發項目在初期均由委員會進行合規性評估,進而保證“數據安全”優先。捷信不對外輸出數據,同時外部合作伙伴對于捷信的數據隱私安全輸送,采用合作伙伴的準入與評估制度,確保其合法合規性。
三、“2023戰略”實施:深耕數字化轉型,構建合作伙伴關系
Q1
結合捷信推出的“2023戰略”,您認為數字化轉型取得哪些成果?
胡泊:整體戰略的實施背景是捷信在2019年發現監管環境趨嚴、市場競爭加劇,消費金融行業朝向“存量”客群的精細化管理方向邁進。因此,制定戰略的核心理念是通過數字化轉型創新,使自身在“存量”管理方面更具備競爭力,采用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構建終身性、持久性的合作伙伴關系。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捷信實現了線上與線下之間的業務打通,通過科技賦能來實現與客戶之間的數字化互動、數據記錄,從而降低整體運營成本。捷信從2019年推出“2023戰略”至今,過去一年的突出成果體現為兩項標志性事件:
第一是全平臺、全渠道打通,將手機客戶端或微信小程序作為生態平臺,使客群留存在捷信的生態體系之中;
第二是客戶級別的產品上線,捷信推出名為“捷信惠購”的產品,作為客戶購物、消費等場景的永久合作伙伴。2021年上線的這款客戶級產品,不同于以往客戶單一貸款作為產品節點,針對于注冊成為捷信客戶的人群,形成一套完整的信用額度與產品序列,使客戶更直觀了解自身的可用額度與已使用額度狀況,樹立“理性消費”價值觀。今后,捷信將不斷改進、打磨產品,使渠道之間的互通與連接更為緊密,最終實現“2023戰略”目標。
Q2
相比信用卡,捷信在消費金融的陪伴式伙伴關系有哪些優勢?
胡泊:捷信的產品與經營業態,類似于銀行信用卡服務。相對信用卡而言,捷信除了提供金融服務,還構建了線上線下聯動的商戶運營體系,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好的產品。整體來看,生態體系的構成主體包括捷信、客戶以及商戶等三方,因此捷信的核心價值不僅在于消費金融,更進一步拓展了消費場景,提供給客戶最優惠的消費商品。
四、目標客戶與場景:探索“下沉市場”,布局數字人民幣場景
Q1
在目標客戶選擇上,消費金融行業如何看待“下沉市場”?
胡泊:捷信始終關注的是“下沉市場”,包括三四線城市與鄉村鎮域地區的客戶群體。從2020年疫情爆發后,消費金融行業也展開了客群定位調整,基于客戶的消費行為習慣、信用風險狀況等因素,將客群進一步分類,譬如小鎮青年、都市白領等群體。在此基礎上,對于信用質量相對優質的群體,消費金融公司給予他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這種客群定位的核心價值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幫助客戶提升其信用水平;二是幫助消費金融公司自身降低信貸風險。
Q2
捷信在業界首家推出了數字人民幣試點,主要業務場景有哪些?
胡泊:通過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捷信將謀求兩個方面的收益:一方面,有助于加強消費金融的數字化風控管理。此前,主要通過與商戶合作的方式,保證專款專用,但其限制了客戶信貸資金使用。數字人民幣本身具備可溯源、可追蹤的屬性,并具備現金功能,能夠更好地開展風控管理;另一方面,提升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效率。當客戶使用貸款與進行還款時,均會產生一定的交易費用,這部分費用一直由捷信承擔,數字人民幣能夠幫助消費金融公司降低費用支出,利好運營管理。
目前,捷信選取深圳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考慮到捷信總部位于天津,因此之后也期盼覆蓋到天津地區。在推廣方式上,捷信主要依托線上與線下商戶兩端開展。在線上,通過商戶管理平臺展開,譬如線上商城增設數字人民幣入口,所有商戶均可支持交易;在線下,商戶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后,客戶使用貸款產品后,商戶能夠接收到客戶的數字人民幣付款。
五、探索綠色消費金融:科技賦能,踐行ESG與社會責任
Q1
針對2021年“碳中和”“碳達峰”戰略,捷信采取哪些行動?
胡泊:捷信集團一直致力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持續推進CSR與ESG相關舉措。從2020年開始,捷信重點聚焦于ESG領域,因此形成了專門的ESG委員會與推進項目。同時,結合中國市場的發展特征,捷信將ESG重心放在綠色金融、“碳中和”“碳達峰”等方面。
11月10日,捷信正式發布首份《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報告》(以下簡稱“ESG報告”),今后每年捷信將發布一次ESG報告。2021年發布的首份報告,圍繞負責任的金融服務、經濟增長、數字化賦能、包容性金融、可持續社區發展以及多元化的員工隊伍等六個維度展開,展現其通過數字科技的創新應用,實現了80%的業務均通過移動端開展,并成功為15萬零售合作伙伴提供O2O業務服務,以ESG機制來推動業務可持續發展。
Q2
從ESG角度看,捷信與騰訊云、阿里云的戰略合作價值如何體現?
胡泊:通過云服務的規模效應,幫助捷信降低一定的運營成本與人員損耗,進而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捷信推進云平臺的轉型,核心訴求在于打通捷信與上下游之間的連接,包括技術、數據、支付、AI智能等合作伙伴,通過云平臺來更快、更方便地對接上下游合作機構。同時,捷信也在對外對接合作伙伴,采取云戰略能夠更好地實現系統交互、對接,進而拓寬了系統的靈活度。通過科技賦能,捷信使自身變得更加綠色,更符合國家倡導的“碳達峰”發展理念。
同時,捷信通過在云服務平臺的架構設計,也進一步降低能耗支持,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更好地提升。為貫徹ESG理念,捷信制定了“碳中和2025計劃”,將節約資源、無紙化辦公、保護環境等舉措貫徹落實到運營管理的全過程,力求為消費者、環境和社會帶來更多效益。此外,捷信制定了從2021年起每年減少不低于10%碳排放的基線目標。截至2021年8月,捷信已比去年成功節電20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碳排放1570噸。到2025年,捷信將通過其綠色能源轉換項目將1300萬千瓦時的電力轉化為綠色能源,相當于減少碳排放10205噸。
Q3
捷信推出的ALDI 2.0轉型,可否具體說明如何體現ESG原則?
胡泊:在2016年之前,移動互聯網尚未全面興起,客戶辦理貸款主要通過紙質單,當時的紙張消耗量達到上千萬張,并且資料歸檔也涉及快遞費用。因此,捷信開始推進“無紙化項目”,此后銷售人員在線下使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設備,幫助用戶填寫貸款申請信息,這些設備也產生一定的能耗。
2020年開始,捷信上線了數字化轉型新模式——ALDI 2.0,客戶不再需要耗材,通過手機即可全流程線上化辦理。從社會環境的角度看,減少了能源消耗,也使消費金融公司自身降低運營成本。
Q4
針對綠色金融的業務布局,捷信已展開哪些舉措?
胡泊:作為一家金融機構,捷信也在促進整個社會更加綠色,目前也在尋求綠色金融的投資機會,譬如清潔能源、環境治理等領域,大部分均屬于公益性質投資。根據捷信定制的“碳中和2025計劃”,目標是在2025年使清潔能源總量覆蓋IT系統、辦公室所需能源,金融機構自身實現“碳減排”。
從消費金融的視角來看,捷信在推進客戶的綠色消費,包含數字人民幣、商戶合作等領域。對于具備綠色環保標志的商戶產品,譬如節能環保的冰箱、空調、電動自行車等商品,捷信將優先推廣給客戶,幫助這些商戶在捷信的生態平臺上獲得更多流量、廣告、消費券補助與激勵,進而驅動全社會更多地選擇綠色消費產品。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資產界立場。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零壹財經”投稿資產界,并經資產界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